close

(1)重貼現率  (2)拆款率  (3)存款準備率  (4)實質利率&名目利率



重貼現率

當市場資金不足,央行開放貼現窗口,銀行可用辦理貼現業務所持有之合格票據向央行重貼現以取得資金,該貼現率即稱重貼現率。重貼現率調整亦為觀察央行貨幣政策之重要指標,如央行調降重貼現率,表示其貨幣政策趨於寬鬆。(重貼現率指銀行拿合格的貼現票據,再重新向中央銀行貼現所必須支付的利率。當銀行資金短絀時,以其對顧客貼現所得票據向中央銀行請求給予融通,此時銀行必須付給中央銀行的利率,就稱為重貼現率。)


簡單的說重貼現率指銀行以合格票據為擔保品,向中央銀行融通短期資金所適用的利率。

重貼現率為央行調整貨幣政策時的一項執行工具,不過通常重貼現率的調整僅有宣示效果,對金融市場並無實質的影響。

重貼現率常為中央銀行控制通貨的手段之一,當市面資金過多時,中央銀行提高利率以促進市場一般利率提升,反之則降低重貼現率使市場利率下跌,是預測市場利率最好的先行指標。


拆款率

拆款率簡單來說是銀行之間借款的利率,借款的需求是為了要補足在央行的存款準備或是短期需求。 所以很簡單, 這等於是銀行的經營成本。

如果拆款利率(短期利率)越高, 當時的短期利率也會越高。

所謂隔夜拆款利率:是因銀行每天結束營業時,有些銀行具有超額準備,而有些準備不足,因此,彼此從事隔夜借貸,以合乎法定準備之金額而次日便清償。

極短期的銀行間拆款利率:借款期間大多只有一個晚上的時間,主要是因應準備金或資金的短期缺口。 

拆款利率與隔夜拆款利率基本上的意義都是一樣的。

當銀行間拆款利率低於央行可忍受的水準時,央行就有進行發行乙種國庫券的可能來穩定金融,這屬於在公開市場的操作。非公開市場操作是屬於調高存款準備率。


存款準備率

存款準備率是中央銀行為保障存款人權益,強制規定銀行就其所受收的存款,依各項存款的流動性,訂定應提存在央行的比率,又稱法定準備率。

依準備率而提存在央行的錢是無息的。所以銀行存在央行的準備金是銀行的成本--要付利息給存款人,但又收不到央行的利息。在央行降低準備率時,必須存在央行的錢減少了,因此銀行的成本減少了,那銀行就有能力給存款人更高的利息。

怎麼說呢?

拿外匯存款準備率由5%調降為0.125%來說,

假設銀行收到甲君美金1,000,000元存款,甲君存款期間一年,美金存款利率為3%,
其中50,000要存到央行準備專戶,其他950,000元才能拿去作放款、拆借來賺錢,而銀行一年的總利息支出為30,000美元,實際成本率為30,000/950,000=3.159%
這個比率是銀行目前願意支付給存款人的實際存款利率。

當外匯存款準備率由5%調降為0.125%時,
其中 1,250要存到央行,可用資金增加為998,750元,若銀行的一年定存仍為3%,一年利息支出仍為30,000元,那實際資金成本率就成為30,000/998,750=3.004%
這個比率,比上面銀行所願意支付的實際利率3.159%要低0.155%,
所以銀行其實還可以提高原來的存款利率,將一年利率從3%,提高到3.155%左右,即提高0.155%的存款利率。
(若考慮那新的準備率0.125%是無息的,可提高的部份就會低於0.155%)

但銀行通常不會完全反應,所以中央銀行預估,銀行外幣存款利率可望調升0.1%。

附註:央行存款準備率,是為了維持銀行的最低支付存款人提領流動性所設。銀行的存款可以拿去放款,但是,萬一銀行的錢全部被借光了,而手上沒有現金,這時有存款人來領錢,就會領不到錢,很扯!所以央行要依各種存款的流動性,來規定不同的準備率。一般來說,越可能被領走的存款,準備率越高。


實質利率(real rate)&名目利率(nominal rate)

名目利率又稱市場利率、貨幣利率。是未考慮通貨膨脹的利率。

實質利率又稱自然利率。是名目利率平減通貨膨脹而得的利率。

可以實際反映貨幣購買力的利率。

實質利率是將價格因素從名目利率(即一般的牌告利率、借款利率)中扣除,以真實反應出利率水準。依照費雪方程式,實質利率等於名目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。例如,將銀行牌告一年定存的利率減去CPI年增率,可求得實質的一年定存利率。 

費雪公式: 名目利率=實質利率+預期通貨膨脹率

當預期通貨膨脹率大於0,則名目利率>實質利率。

當預期通貨膨脹率小於0,則名目利率<實質利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oiramon 的頭像
    noiramon

    ~Per l' amaro e il dolce?~

    noira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