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,對女性性別角色看法較前進開明的男性,平均收入明顯低於保守看待女性性別角色的男性,首度證實男性也有同工不同酬問題,可能成為與性別有關的不同酬受害者。
目前分類:有些事情你該知道 (103)
- Sep 23 Tue 2008 09:33
傳統大男人 比較會賺錢?
- Sep 18 Thu 2008 16:58
劉兆玄之金玉"涼"言
- Jun 24 Tue 2008 14:03
80%的時間跟重大影響你一生那5%的朋友在一起
安東尼羅賓說:「想要減肥的人千萬不要跟胖子在一起」。喬吉拉德說:「每個人都有250位朋友,80%對你毫無幫助。每個人都有朋友!比的是你能吸引什麼樣的人成為你的朋友!是否能悟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?。」
- May 17 Sat 2008 08:52
【轉錄】吳岳的愛情觀,好文章。
請不要把人"物化"──吳岳的一堂戀愛課。
吳岳不知道是怎麼了,星期三上課的時候,忽然有感而發,說了一些他的感情觀。
- May 17 Sat 2008 08:42
【轉錄】我又發現了一次愛情
From yumi's blog~一篇感人的愛情故事
- May 17 Sat 2008 08:41
【轉錄】哈佛MBA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
這是全球頂尖商學院──哈佛MBA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。
2006年11月,哈佛商學院的兩位助理教授史汀博格(Thomas Steenburgh)與諾頓(Michael Norton)向即將畢業的學生,出了最後一道習題;在課堂裡,兩位老師先要學生重新閱讀,過去以來,所有學過的行銷理論與知識,加以融會貫通,再以「自己」為商品,把自己賣出去(Sell Yourself)。
如何成功讓自己成為職場上的搶手貨?史汀博格與諾頓提示兩項重點:第一,如何將你的特長,轉換為「顧客」的福利,說明為什麼對方要選擇你;第二,如何將「顧客」的福利,轉換為你的特長,了解顧客正在尋找什麼產品,接著問,我可以為他們做什?
- May 14 Wed 2008 09:50
瑞士記者眼中的台北
和去年(2006 )一樣,是在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下接到他的電話──David Signer,蘇黎世Weltwoche週報國際版的編輯。不同的是,這次不再需要我提供採訪名單及有關台灣的訊息,而是傳來一份中文譯稿,希望我能代發。
Signer去春在台北採訪後,寫了篇報導刊登在瑞士德語區,有67 年歷史,政治立場傾右的高品質讀物「世界週刊」上。約一個月後,該文即被譯為荷蘭文。我曾寫了篇文字對這份報導做重點介紹。半年後的現在,終於有了中譯文的出現,而中譯的原委,請看下面譯者自己的說明。
- May 01 Thu 2008 23:31
Tree
他說 遠方樹叢上盛開的花兒 不過是朵朵一廂情願的浪漫
他說 眼前的迷霧讓他看不清樹林的樣子 也許葉子早已凋零 徒留枯枝些許
後來 他說
別想花兒與枯枝了 穿過這片濃霧 涉過這潭惡水
只要能走到那棵樹下 就夠了
- Apr 30 Wed 2008 09:39
老姊愛報料 之 不願面對的筆下亡魂....(抖)
有的時候,還是要假手他人才願意面對自己的過去....
要我複製貼上乾脆要了我的命,本少爺最大的極限是貼上連結而已,
手賤點進去看完的請大發慈悲,悶在心裡笑就好,
不知好歹的敢笑給我看的,咱們山水有相逢阿~!
- Apr 13 Sun 2008 10:15
瑞士鐘:一種生活態度
- Apr 12 Sat 2008 00:33
可以隨時牽手,但不要隨便分手
你發覺到了嗎?
愛的感覺,總是在一開始覺得很甜蜜,
總覺得多一個人陪、多一個人幫你分擔,
- Apr 06 Sun 2008 11:17
(網路轉載) 如果你沒有心,我憑什麼教你
你看過日本節目「搶救貧窮大作戰」嗎? 在那個依照案例做不同規劃的單元節目中,
總跑不掉幾個公式:貧窮原因的分析、為了擺脫所做的努力、和最後的成功。
而不斷上演的樣版中,所謂的大師與料理名人,總是龜毛、變態、吹毛求疵、
甚至極盡所能的虐待試圖搶救貧窮的個體。每每發生這樣悽慘的景況,
我那年幼被保護極好的姪子都會問我:「他就不能對他好一點嗎?」
而我也總是說著一樣的答案:「憑什麼別人要把成功的技巧教給你?」
- Apr 04 Fri 2008 12:48
五年之癢
五年之癢比七年之癢更貼近現實
人們常用「七年之癢」形容婚姻危險期,但心理學家發現「五年之癢」可能更貼切。原因是,現代人生活步調快,愈來愈沒耐性,對另一半也容易心生不滿,婚姻維繫相對不易,可能五年就玩完。
- Apr 01 Tue 2008 18:50
時間管理的50堂課
- Mar 04 Tue 2008 07:51
(轉錄) 對你說愛你
朋友在電話裡問道:『愛上一個人,會讓你變得更勇敢嗎?』
- Feb 19 Tue 2008 20:28
(愛情) 愛上曾經付出的自己
愛上曾經付出的自己
吳若權 <懂的付出,才會幸福!>
主動離開上一段感情,已經很久了,她仍沉溺在所謂的療傷期。「到底要怎麼做,才能幫助妳走過這段情傷?」許多熱心的朋友問她,但她的回應總是:「我對他那麼好、付出那麼多,他怎麼會這樣?」「你說,我和他還有沒有機會復合?」「他會像我一樣難過嗎?」
- Feb 17 Sun 2008 17:06
社會風氣
由整個社會風氣構成的現象..顯示教育的失敗
(中國時報獨立評論 莊佩璋 2006.01.18 )
十年前,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,寄宿親戚家。親戚拿個全新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,說:「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,這個給你用,因為是借來的,請儘量不要弄髒,我還要還人。」
- Feb 09 Sat 2008 08:26
惡童三部曲 (推~!)
好看,我發現我對這類內容的書籍特別有興趣。昨天在回桃園的火車上隨意拿起來翻翻,竟然就這麼站著看完了。這本是老姐推薦的,是不知道去哪看的全球百大小說清單裡的其中一本。這是一本變色小說,作者是一位匈牙利的流亡女作家,也許是經過戰火洗滌的關西,字裡行間流露出冷酷逼真發人深省的特質。衝著它讓我以最快速閱讀完畢的份上,等下次放假要去補齊剩下的第二部和三部。
內容簡介
一座位於被外軍佔領的 「大城市」 ,日子變得艱苦困難並且受到糧食短缺的威脅。一位年輕婦女因此帶著孿生兒子投靠她的鄉下母親——被同鄉稱為老巫婆的瘋子——也就是孩子們的外婆。這位可怕的外婆不僅不識字、骯髒、吝嗇、凶惡,甚至是一名兇手。她帶著這對對雙胞胎一起過活。這兩兄弟彼此從不打架,只是學習生存法則、學習寫作,以及學習殘忍。他們被遺棄在一個遭受戰爭破壞的國家裡——是個既沒有仁慈,也缺乏道德的地方。他們將每天發生的事情仔細記載在一本大筆記本裡……。
在一幕接著一幕駭人的短篇情節裡,這本「日記」真真實實地、赤赤裸裸地以一種尖銳的寓言手法將戰爭與極權統治下,種種不幸的情景呈現在讀者面前。
本書描寫的真實背景是二次大戰及戰後的中歐景況。是一齣充滿野蠻、怪異、殘酷的夢魘式寓言故事。
◆佳評如潮:
『無疑地,這是一部首度揭開封閉已久的中歐現代史,也是一部情節緊湊、震撼人心的小說。』 ———法國解放報
『小說中的主角孿生少年和外婆,雖然行徑怪異,幾乎如同鬼魅,但是卻讓人感受到人類在抵抗恐怖與壓抑時所產生的精神火花。 ———法國世界報
內容簡介
在前一本姊妹作『惡童日記』中,我們得知在一個戰亂的國家,一對孿生兄弟如何利用惡劣、殘暴的環境,轉換成繼續存活下去的資源。在後來,這對雙胞胎分開了。他們其中一個人跨越了邊界進入另一個國家,另一人則留在穩定而專制的祖國。路卡司是其中留下來的那個人。自此以後,他便獨自一人過活。他似乎想致力於協助周遭不幸的人們。他收留雅絲密娜和她的私生子瑪迪阿斯;他每餐必定會帶食物前往鎮上神父家;他試圖安慰因丈夫被判通敵罪吊死的克蘿拉;他傾聽文具店老闆維多長久以來的作家夢想……然而,在以二次大戰中歐極權政體國家的背景下,這些事情的背後,卻直指人類最初的原始本性。
在千呼萬喚中翩然現身的孿生兄弟——克勞斯,為通篇控訴的敘述,帶來急轉直下的情節,幾乎推翻了原有的架構。在結尾裡,文學與欺騙已融入故事中,而人人極欲知曉的最終結果竟然是……。
◆佳評如潮:
『以為在處女作《惡童日記》之後,再繼續讀到令人震撼的續作是件困難的事情,但是作者卻完美地凸顯了續篇的風格。《二人證據》如同愈陳愈香的美酒一般,是可以永久典藏的一本書。』 ——法國傳真報
『這是一本大膽、省略描寫與說明的令人不可思議之絕佳作品。在結尾安排了意外急轉直下的劇情,就小說的架構而言,是介於卡夫卡與伯爾赫斯之間極不尋常而又非凡的小說。 ——美國出版者週刊
內容簡介
本書《第三謊言》與前二作《惡童日記》、《二人證據》在歐美日皆集結為惡童日記三部曲。其實,將本書視為一獨立作品賞讀亦無不可,但是由於故事情節拗強曲折,每每出乎讀者意料之外,而且主角人物又延續前二作,因此建議各位讀者先溯讀《惡童日記》、《二人證據》,期能貫穿整個故事的脈絡,也更能欣賞本作品之美。
在本書中,經過戰火洗禮的孿生兄弟,再分離了四、五十年後,終於見面了。在多重期盼之下,橫阻在兩兄弟間的距離卻無法因時間的消逝而縮短,到底他們之間在分離的歲月中各自遭遇了什麼事情?他們能不能掙脫這場悲劇性的夢魘?從《惡童日記》糾纏至《二人證據》,到了《第三謊言》終於真相大白。
作者雅歌塔‧克里斯多夫的絕妙寫作技巧,以及慣用的冷調處理,絕不讓前二作專美於前;尤有甚者,本書《第三謊言》更榮獲一九九二年法國圖書(Livre Inter)文學獎。接下來,就請各位讀者靜下心來閱讀這本好書——惡童三部曲的完結篇。
◆佳評如潮:
「第三謊言」的結構非常符合邏輯。乍讀之下,在似乎很有道理與一本正經的對話中,隱藏的卻都是惡魔的語言。 ——法國傳真報
雅歌塔‧克里斯多夫擅長的才能是在極為煽情的主題中,運用極為冷酷語調的獨特表現手法。若將她採取的表現文字與卡繆的文體相比較的話,雕琢的效果更超越了卡繆;而且也比契訶夫的文體更冷凝,反映出巴洛克式的風格。 ——法國新文學雜集